找到相关内容1294篇,用时1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共入涅盘。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三十二业,汝今始得一无法门,莫便大喜。是时,菩萨闻诸佛教诲,还本心,行六波罗蜜,以度众生。」   译文   慧远又问道:《摩诃般若经》...呢?因为苦没有自性的缘故。为什么苦没有自性呢?因为苦由因缘和合而引起,毕竟不。有了这种认识,自然不会用苦来束缚自己,产生结使了。这叫集智灭智道智。修得这四智後,再修得尽智无生智,才能悟得诸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,它们前後之间构成互为因果互为生灭的条件。其内容为:无明名色六入〔六处)老死。   ⒄歌罗罗:梵文的音译,又作歌罗逻羯罗蓝。初受胎七日之时,寄托於此时的心识...两法;三罗汉临涅盘时,得空空三昧,已断除一切爱著,本来的习惯性的烦恼已经灭除,和得无生法忍菩萨类似,内心空寂,犹如涅盘之後。果真如此,试问:爱著的习惯性残气又由何而的呢?这个问题在前章已问过,不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尝味身触尘等感性认识。而包括判断分析推理在内的理性认识是由第六识意识来完成的。与前五识不同,意识所依的根,不是物质性的,而主要是精神性的,即依靠恒审思量的第七末那识而起的,所以第六识被称之为“...发音器官的共同参与,才能完成。   识是具有高度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能力,随时主动地待缘取境,这就叫做“作意”。当根与境相接,识必然会随之而起,根识三者相合相接,起感觉,就叫做“触”。识既触境,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”所以若仅修习世禅,即使四禅八定具足,还生欲觉恚觉害觉三种恶觉。欲觉就是对自己喜欢的外境起种种贪求而恶觉;恚觉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外境起种种忿怒而恶觉;害觉就是于喜者据为己不喜者起侵害心而...是为此大苦阴缘。此十二因缘还有缘缘灭之说。经中以 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”言缘生,以“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”言缘灭。此十二因缘观还有顺观逆观两种,依“无明而行”等逐步观察迷之起,称为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一花一世界:天下赵州生活禅

    与厌恶苦与乐善与恶有与无自与他与死等等。   禅者超越二元的对立世界,并非要到其他世界去。因为即使跑到宇宙的尽头,只要有人的取舍分别,二元对立的世界依然存在。禅者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,不...在生活中,“观”,就是观照自己观照他人,随缘而做,不烦恼;“世”,就是行事时,明白大千世界,人心同己心,共生共存;“音”,就是常行软语喜语鼓励语安慰语不逛语不妄语。这样做,就是“在生活中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794088.html
  • 民族和宗教

    ”。八正道包括: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。“十二因缘”是指无明名色六处老死。三法印是指三条根本道理,用它们去评判世间一切道理,即以三法印... 民族和宗教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问题一民族的含义和特征  (一)民族的定义  自从“民族”一词出现以后,各国学者从各种角度概括了它的定义。菲尔查尔德从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。瓦格莱和哈恩斯从(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2395107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什么?人从哪里来,又向何处去?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宇宙人生真谛,就是通过分析死等人生现象,得出了万法缘起的结论,并通过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,具体说明了人生无常,一切皆苦,揭示了...,恶有恶报,这是铁的因果律。对于业的善恶性质及其果报,《成实论》卷七中说:“业报三种,善不善无记;从善不善报,无记不。”意为善业必招致善报,恶业必招致恶报,无记乃非善非恶,不产生什么结果,故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

    ,意谓世界万法虽非真实,但也不是绝对的空无,作为“假有”还是存在的,如绳依麻等因缘而。《成唯识论》卷八中说:“众缘所生心心所体,及相见分,有漏无漏,皆依他起,依他众缘而得起故。”(3)圆成实性...分”的真实性,故又称“唯识无相派”;二是以陈那护法为代表的唯识今学,因其主张“相分”真实有体,“见分”取“相分”为境时,见竺十会起相分之“行相”,故又称“唯识有相派”。这两派的思想都先后传到了中国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795791.html
  • 达观法师:无常法门的理论与实践

    欲界色界无色界,一切人境界等,都是不停的在变化。由小至大,由大变小;由好至坏,由坏变好;由贫至富,由富变贫;由败至成,由成变败;由顺至逆,由逆变顺;由生至灭,由灭变;由凡转圣,由...   诸法因缘,诸法因缘灭,所有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成,亦是因缘离散而消灭,此聚散生灭变迁的现象,就是无常。所以,离开因缘的条件,就没有无常的现象;有无常现象的产生,就表示有因缘的关系。   因此...

    达观法师

    达观法师|无常法门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12133325791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三十七)

    呢?如果一处在一处不在,可以说由此到彼,有来有去。然而一切无不在法身之中,又哪里会有来和去呢?所以,能够悟得法身周遍,就会明了没有来去。   进一步说,不仅没有来去,所谓的一减...现在佛?回答:)“无无灭,非过现未来,但以酬愿度生,现在西方……”   首先说,在真实义中,他不属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,因为“无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15947325725.html